请关注"辽宁省教育招生考试"

首页 普通高考 考生须知正文

历史的抉择与时代的任务

时间:2008-01-16 16:22:54

----纪念恢复高考制度39周年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 戴家干

    今年是我们国家恢复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30周年。回顾30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切的感受到,30年前,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恢复高考制度对中国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并不断激励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化高考制度改革,为促进社会公平、公正,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纪念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不仅是纪念恢复高考制度本身,更重要的是要纪念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等各方面的思想,纪念恢复高考制度在重建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中的重大意义。
    1、纪念恢复高考制度的重大意义
    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同志在1977年8月8日关于科学与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提出了恢复高考制度的问题。在当时国家百废待兴,许多事情亟待解决的情况下,首先提出了恢复高考的问题,确实抓住了当时各种错综复杂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恢复高考制度这一举措,使得整个社会形成了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良好风气,对国家30年来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和今后的改革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来说,没有当年恢复高考,也就没有国家今天的发展成就,因为任何时候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人才培养是最关键的因素。
    纪念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从指导思想上要着重纪念邓小平一系列改革开放的理论以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一方面,要进一步学习和领会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思想的精华,颂扬恢复高考制度的历史功绩,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另一方面,要宣传恢复高考30年对建立公正、公平的选拔人才制度和创建和谐社会意义。第三方面,要全面、客观地评价高考制度,进一步深化高考制度改革,适应素质教育和大众化教育的需求。围绕以上主题,从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几个维度,精心的梳理高考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作用,对高考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中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总结,使全社会对高考的历史和现实作用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最终为推动高考制度改革营造、净化一个良好的环境,使高考制度不断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讲,纪念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应该肯定,恢复高考制度30年来,高考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从1985年开始进行了标准化考试试验,同年10月进行高中毕业会考,1985年实行保送生制度;1993年进行的高中毕业会考基础上的高考科目“3+2”方案的改革,强调考查基础知识,同时注意考查能力;1997年高校招生计划并轨改革;1999年的高校扩招,实现“3+x”改革实验,实行网上录取,2002年推广到全国;2000年北京、安徽等地实行春季招生;2003年22所高校自主招生,2006年扩大到57所高等院校;2004年的统一命题到部分自主命题;2005年实行高考招生阳光工程;2006年启动考试立法研究;2007年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实行新课改,包括考试时间从7月份调整到6月份,对考生的报考年龄的放宽等一系列改革。可以说,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制度的改革一直在不断进行探索。
    今天,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建立创新型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些理论是我们治国安邦的基础。同时,这些理论的提出对今后的高考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深化高考制度的改革,推动社会的进步,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是我们在回顾、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的时候要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2、关于完善高考制度的几点思考
    2.1全面,客观、公正评价高考制度,充分肯定成绩,正视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高考制度作为高等教育人才的选拔制度,同时承载了巨大的社会压力和过多的附加要求,高考不仅起到为高校选拔合格人才,规范引导中学教育的作用,而且承载维护社会稳定。从国家的层面来说,高考关系到科教兴国和国家的人才战略问题。从社会层面来说,高考涉及社会公平和全民族的素质教育。从教育层面来讲,涉及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的培养。同时,激烈的就业竞争也反映在高考竞争中。在这种情况下,高考改革必然成为政府、民众、媒体及家长和考生高度关注的重点问题。不可否认,现行的统一高考制度有很大的弊端,但如果废止高考制度,则必定带来更大的社会问题。从目前人才选拔和培养的趋势来看,世界各个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并不是要废除统一考试,而是越来越强化统一考试的作用,其中,强化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引人了评价机制。中国的高考制度给大多数人带来了希望,而这个希望正是来自于平等的机会。在中国现实的社会诚信制度还不太完善的情况下,教育公正成为衡量社会公平的一个底线,社会民众对高考改革的科学性、公正性、公平性、权威性、安全性、规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统一高考制度是通过实践反复证明的,至今为止最为公平的一个制度,高考分数作为主要的录取依据,具有相当的合理性。目前情况下,高考仍然是科学、合理、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这是经过国内外多年的实践和总结得出的结论。在2005年教育部等部委进行的素质教育调查的报告中,其中最重要的专题就是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问题,为此,对社会各方面做了大量的调查。在总报告中,对于高考制度给予了充分肯定,这与“纪念恢复高考30年大型公众调查”数据报告相同。但同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包括升学的竞争,择校的压力和学业的负担,现代建设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与人才选拔制度的单一化之间的矛盾,职业教育的出口不畅、分流不够,高校扩招尽管在规模上进人大众化,但结构上高校办学的模式没有多大的变化,使入学的竞争力向结构化转移等。对高考来说社会上有些批评、责难超出了考试本身的范畴,社会上的就业竞争转化为学历的竞争,教育内容受制于社会的评价体系,社会评价体系又受制于人才的评价标准,社会用人的标准左右了家长的认识,家长的认识又反过来影响整体的素质教育过程。因此,高考制度的改革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事情,是一个系统工程。
    另外,高考改革还涉及考试的内容和形式、涉及评价,以及考试与评价的关系。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并且是一个考试大国,但在很大的程度上还不是考试的强国。那么,怎样看待今天的考试?30年前邓小平同志提出恢复高考制度,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阶段,确实需要用一个新的理念来看待考试。因此,既要继承30年前恢复的高考制度,更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用全新的理念改革我们的考试。
    2.2考试改革最重要的问题是从考试过渡到评价,从考试到评价是时代赋予的任务
    以考试代替评价,是目前教育目标难以落实、教育改革难以突破的关键问题。考试是教育评价的一种工具和手段,任何一个考试都是测量应试者的素质、知识、技能、能力的一把尺子,考试本质是对教育现象进行量化的认识,这是事实的判断;而教育评价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受教育者发展变化重要因素的一个价值判断,其本质是价值判断。考试为教育评价提供了量化的资料,教育评价需要考试,但考试仅是其中一个手段,不能代替整个教育评价。当前在考试与评价关系上存在着认识不清,相互混淆的问题,其中反映在观念和实践两个方面,不能区分考试和评价的不同功能和不同方法,主要倾向是以考试代替教育评价。现行的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不能适应现在的教育要求。由于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以学业成绩为主要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单一,评价结果被简单、机械使用,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在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评价体系不科学,过于注重纸笔的测试,其直接后果是应试方面取代了教育过程,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这种现象不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不利于基础教育改革。社会发展到今天,考试作为评价中的一个手段,特别是评价过程,越来越对社会在选拔人才、培养人才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英国的一个很著名的考试机构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现更名为评价委员会,香港原来叫考试局,现在称考试评价局;美国ETS,即美国教育考试服务社,现在的目标是着重于进行评价。
    一个考试是要考出人的长处,考出人的优点,这才是一个好的考试。在目前的情况下,随着社会的发展,确实需要对考试的功能重新审视和定位。总体来说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但还不是人力资源的强国。但是,要从劳动力资源大国到人力资源的强国,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很大程度需要教育来实现,而考试在某种程度上应该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重要的作用。美国总统布什提出了“不使一个学生落伍法案”,法案中强调要加强每个年级,特别是重点年龄段学生的考试评价,一方面是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就是进行人才的合理分流,因为每个人受教育的年限、环境、家庭各方面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个性也是不同的,要通过考试和评价区分这种差别,使学生能按照适合自身发展的方面去发展,而不是一味追求上大学。我们现在所有的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上大学的人才标准进行培养。而实际上,就是西方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加拿大和欧洲一些国家高中毕业后的学生,一般是1/3的人上大学,1/3的人上社区学院,1/3的人高中毕业以后就业。这些选择是通过不同阶段的测试和评价来区分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共产主义社会要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实现人的个性全面发展?在这个问题上,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是很重要的因素,我们国家的法律规定了各种教育体制和制度,主要又分为国民教育体制和非国民教育体制,国民教育体制以学历教育为主,非国民教育体制以技能培训为主,这两种体制没有相互沟通和衔接的渠道。在目前社会中,这种体制对社会的教育资源来说没有充分发挥效益。因此,通过教育考试到评价来推动教育的改革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要尽早的通过考试评价对学生进行分流,使不同的学生选择接受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技能教育等机会。现在,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只关注通过普通高等教育来确定每个学生的发展。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与经济发展速度不成正比,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通过考试的评价作用,评价每个人能够按照自己的特长、个性来发展,好的考试要考出每个人的长处,知道自己适合学什么,适合往什么方向发展,给每个人科学的评价和定位。因此,要强化评价运用考试的技术手段开展评价教育、评价考试、评价考生的工作。唯有如此,方能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做出自己的贡献,促进各种教育制度相互衔接的立交桥,形成一个网络,为构建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为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为社会的发展j进步培养各式各样的人才。我们国家的人才战略是分层次的,要培养的是数以百万、千万和亿计的不同层次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考试到评价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这是考试改革最关键的问题,任重而道远。
    2.3利用评价的观念和方式改造我们的考试
    利用评价的观念和方式改造我们的考试,第一,就要利用考试数据开展评价工作,这是实现考试改革和推动教育评价最佳的结合点,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为什么很多国家都在走这条路,通过不同的评价标准的制定,使人力资源真正达到合理配置,而不是一种浪费。如果说30年前我们注重的是学历教育,那么,到现在更应该注重的是整体教育的构建,因为我们面临的情况和30年前相比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国家进人一个盛世的阶段,在构建结构合理的教育体系中,要根据目前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现状,特别是人才战略的目标,充分利用考试的资源做好评价工作。第二,改造我们的考试就是要在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改革,要加强评价工作。加大和深化对能力、学习和潜质的测评,促进人的全面的发展。因此,考试改革要实现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具备独立的考试数据,形成客观的评价标准。第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要充分利用考试的资源做好评价,这种评价是一个特定角度对国民智力、素质、科学素养的评价,是对整体教育特别也是基础教育质量的全面监控,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进行评价工作是合理的利用考试资源为社会服务的体现,是对考试进行优化和自我约束的体现,完善教育体系的体现,通过评价的过程,推动考试改革的不断深化。总之,从考试到评价,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转自《中国考试》2007年8月上半月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