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辽宁省教育招生考试"

首页 普通高考 考生须知正文

恢复高考的前前后后

时间:2008-01-16 15:30:09

    按:本文依据有关文件资料整理。它在广阔的背景上反映了恢复高考前后的重大事件,便于深层次地研究恢复高考的原因、过程、意义和影响。

    1952年
    6月15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全国高等学校一九五二年暑期招考新生的规定》。其第三条为:“为便于组织领导高等学校的招生工作,中央成立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各大行政区教育部应在各该部的直较领导下组织大行政区的招生委员会,由该区高等学校(或主要高等学校)教务长(或教务主任)及有关部门代表组成之。招生委员会设专门机构,负责办理本区高等学校招生及与外区招生委员会联系事宜。全国高等学校,除个别学校经中央教育部批准者外,一律参加各区统一招生。”它标志着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的建立。
    1958年
    6月10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今年的招生要采取革命的办法”,“学校党委领导,主要抓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是谁主考,是资产阶级去主考,还是无产阶级主考?第二,考什么,是主要考文化程度,还是考政治,同时也考文化程度?第三,是考题,政治课的考试,是考条条,还是考实际斗争?”
    6月28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今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通知》说:“根据中央关于改变统一招生制度的决定”,今年“多数院校拟采取以省、市、自治区为单位的联合招生。具体做法,政治审查工作和健康检查工作由教育部协同中央有关部门统一部署,由各省、市、自治区为单位统一进行。命题、报名、考试和录取等工作,也以省、市、自治区为单位统一迸行。全国性学校和跨区,跨省、市、自治区招生的学校,也参加省、市、自治区的联合招生。”
    6月30日:中央转发教育部临时党组《关于一九五八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请示报告》。《报告》说:“在招生工作中,各级招生机构和高等学校依靠党的领导不够,有业务脱离政治的错误倾向,政治没挂帅。”“招生考试,应该是主要考政治(指考生的政治思想品质),同时也考文化程度”,“录取新生的原则,应该规定为:在保证政治质量的前提下,结合学业、健康条件择伏录取”;“改变全国统一招生制度,实行学校单独招生或者联合招生”。
    1959年
    5月26日:中央批转教育部党组《关于一九五九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请示报告》。《报告》指出:“为了贯彻按学校情况分别保证质量的原则,使较好的学校录取较好的学生,拟采取全国统一命题,一次考试,分批录取的办法”。
    6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保证高等学校招收新生的质量》,强调“高等学校要培养的是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所以必须要求新生有较好的学业质量”。还指出:“为了提高学校新生的质量,在目前,进一步提高高中应届毕业生的学习质量,做好升学指导工作,有着迫切的意义”。
    1966年
    6月6日和11日:北京市第一女子中学高三(四)班,第四中学高三(五)班给党中央和毛主席写信,要求废除旧的升学制度。
    6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上述两封信,并刊登社论《彻底搞好文化革命,彻底改革教育制度》。社论说:“旧的招生考试制度,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的绊脚石。”“现行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正是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教育路线,彻底搞掉资产阶级教育路线的一个突破口”。
    7月24日:中央发出《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决定“从今年起,高等学校招生,取消考试,采取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办法”。
    1970年
    6月27日:中央同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5月27日提出的招生试点请示报告。《报告》确定:“废除修正主义的招生考试制度,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以后部分高校开始招收“试办班”学员。
    1971年
    7月27日:张春桥、姚文元抛出《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作出关于教育战线的“两个估计”: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教育战线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是“黑线专政”;知识分子的大多数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1972年
    7月15日-8月9日:高校招生工作座谈会召开。会议根据周恩来总理指示,招生办法增加了“文化考查”,要求保证有初中以上实际文化程度。标志着自66年停招后开始恢复招生。
    10月14日:周恩来总理在会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李政道博士时说:“对学习社会科学理论或自然科学理论有发展前途的青年,中学毕业后,不需要专门劳动两年,可以直接上大学,边学习,边劳动”。
    1973年
    3月:邓小平恢复国务院副总理职务。
    4月3日:国务院批转国务院科教组《关于高等学校一九七三年招生工作的意见》。《意见》说:“坚持‘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招生办法;”“在群众推荐,政审合格的基础上,重视文化程度”,“保证人学学生具有初中毕业以上的实际文化程度。同时也要防止‘分数挂帅’”。
    8月10日:《人民日报》转载《辽宁日报》发表的《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辽宁日报》编者按称,交“白卷”的张×ד对整个大学招生的路线问题,却交了一份颇有见解、发人深省的答卷。”以后,“四人帮”更把他吹嘘为“反潮流英雄”,还说“资产阶级就要利用文化考查,乘机塞进旧高考的那一套,妄图破坏大学招生制度的改革”。
    8月:邓小平在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
    1975年
    9月26日:邓小平在听取中国科学院负责同志汇报《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汇报提纲)时讲:“要后继有人,这是对教育部门提出的问题。大学究竟起什么作用?培养什么人?有些大学只是中等技术学校水平,何必办成大学?科学院要把科技大学办好,选数理化好的高中毕业生入学,不照顾干部子弟。”“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科学技术叫生产力,科技人员就是劳动者。”
    1976年
    4月:“天安门事件”后邓小平又一次被撤消一切职务。
    10月:取得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
    1977年
    4月10日:邓小平致信华国锋、叶剑英和党中央,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
    5月12日:邓小平同方毅、李昌谈话,提出“抓科研就要抓教育”问题。
    5月24日:邓小平作了《“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谈话,说“两个凡是’不行”,“毛泽东思想是个思想体系”,“我们要高举旗帜,就是要学习和运用这个思想体系”。
    5月24日:邓小平作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要谈话,提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从小学抓起,一直到中学、大学”;“要经过严格考试,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技和教育,各行各业都要抓”。6月29日一7月15日:教育部在山西太原召开全国高校招生工作座谈会。7月16-21日:中共中央召开十届三中全会。会议决定,邓小平同时担任党的副主席、党的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总参谋长和国务院副总理。7月21日,他在会上再次阐述了“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问题。
    7月23日:邓小平同张文峰、高勇谈话,提出“不管招多少大学生,一定要考试,考试不合格不能要”。
    7月29日:邓小平同方毅、刘西尧谈话,提出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
    8月4日:教育部报送了《关于一九七七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继续坚持“实行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招生办法。”同时决定试招少数应届高中毕业生直接上大学,试招人数约占招生总数2%-5%(约4000至1万人左右)。
    8月4日一8日:邓小平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会议期间,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讲话、插话。                      ′
    8月8日: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提出:“对全国教育战线十七年的工作怎样估计?我看,主导方面是红线。应当肯定,十七年中,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不管是科学工作者还是教育工作者,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辛勤劳动,努力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教育工作者,他们的劳动更辛苦。现在差不多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大都是建国以后我们自己培养的,特别是前十几年培养出来的。如果对十七年不作这样的估计,就无法解释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就了。”他说:“教育制度中有很多具体问题”,“一个是高等院校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的问题。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从高中直接招生,我看可能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个好办法”。
    8月13日一9月25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当年的第二次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省、市、区文教办或教育局和招生办公室的负责人,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少数高等学校的代表,共80余人。
    9月19日:邓小平同教育部主要负责同志作了《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的重要谈话。再次强调提出“两个估计是不符合实际的”,批评教育部“你们的思想没有解放出来。你们管教育的不为广大知识分子说话,还背着‘两个估计’的包袱,将来要摔筋斗的”。还特别说,“一九七一年全教会时,周恩来同志处境很困难。一九七二年,他和一位美籍中国物理学家谈话时,讲要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收学生。在当时的情况下,提出这个问题是很勇敢的”。又说:“你们起草的招生文件写得很难懂,太繁琐。关于招生的条件,我改了一下。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
    9月21日:教育部主要负责同志向出席招生工作会代表传达了邓小平19日重要谈话。代表反映:“邓副主席19日的重要指示是继8月8日重要讲话后,响彻教育战线的一声春雷,击中了要害,说出了大家早就想说不敢说的真心话”,“有了这些宝贵指示,不但招生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整个教育工作也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9月25日:邓小平同中央其他领导人接见了招生工作会议代表。
    9月30日:教育部报送了《关于一九七七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
    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的《意见》。《意见》确定的招生办法是,“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初选,学校录取,省、市、区批准”。试题由省、市、区命制,县(区)统一组织考试,地、市招生委员会组织评卷。录取在省、市、区招生委员会领导下,学校参考本人志愿,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确定录取名单,由省、市、区招生委员会批准后签发人学通知书。招生时间推迟到四季度,新生于78年2月底前人学。
    10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搞好大学招生是全国人民的希望》。新华社和全国各媒体均同时发文报道。
    11月一12月:各省、市、区举行高考,全国570万报考。录取于78年1月进行,招生计划21。5万,实录27.8万。
    1978年
    3月18日: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指出:“由于林彪、‘四人帮’的破坏,我们的科学技术队伍发生了青黄不接的现象,这就使加速培养年轻一代的科学技术人才的任务更加迫切了。”还说:“最近,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以后,发现了一批勤奋努力的、有才华的优秀青少年。看到他们的优异成绩,我们都感到高兴”,“今天,党中央这样关注科学和教育事业,这样着力于培养选拔人才,我们可以预见,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新时代必将很快到来。科学的未来在于青年。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
    4月22日: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说“粉碎‘四人帮’以来,特别是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制度和批判‘两个估计’之后,教育战线出现了许多新气象”。特别指出:“考试是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同检验产品质量是保证工厂生产水平的必要制度一样。当然也不能迷信考试,把它当作检查学习效果的唯一方法。要认真研究、试验、改进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使它完善起来。对于没有考好的学生,要鼓励和帮助他们继续努力,不要因此造成不必要的精神负担”。“今后,不仅大中学校招生要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而且各部门招工用人也要逐步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的办法,择优尽先录用”。
    6月6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一九七八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意见》确定实行全国统一命题。
    12月18日一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aidu
map